赴台湾华梵大学交流心得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3-12浏览次数:684

华梵之行是我义无反顾去“寻找”并被感动着的一段宝贵的人生旅程。

寻找新的自己,跳出自我舒适圈。“惟适之安”自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青年人,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国际视野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因此,今年9月,我赴台湾华梵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公费交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教学风格的差异不免使我们不能如之前一般安然闲适,跳出了原来的舒适圈后,难免有些彷徨,但我更喜欢这种寻找新的自己,发现自己新的可能的过程。在这里,我遇到了能将路上的天牛用树叶细心捧至路边花坛放生的尊敬生命之人;遇到了能将所有心思和收入花在学生上,即使退休仍无偿帮助交换生的仁爱之人;遇到了即使遭遇不测失去一条腿仍然乐善好施致力于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坚韧之人。在这里,我偶遇了别样的人,也领略了别样的风景。

寻找新世界。我爱台湾,我爱华梵,爱这里的山川河流,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曾凌晨三点徒步街头只为花莲海边的日出一瞬,曾入冬时节迎风立于高美湿地只为夕阳西下,曾强忍心理恐惧挑战从未尝试过的潜水和跳伞。在这里,我发现了生命的很多种可能,领略了生命的不同形态,更深知人类的渺小和天地的广大。四个月,我走过了花莲、垦丁、南投、淡水、宜兰、台中、嘉义、台南、野柳、九份、台东,算是粗浅的环岛。还记得和李玥坐着阿里山小火车,伴着天上的星星登山看的第一抹阳光,还记得和嘉琦裹着被海风和雨水打湿的棉衣,在野柳的海边大笑拍照,也记得隆升老师给我们的小惊喜,在车上一觉醒来,便发现竟然已经到了楠楠日日嘴边念叨的日月潭。就如隆升老师所说,这些经历都仿佛是生命在我们二十岁的年华里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会一直珍藏于心。

寻找新知。一方面,我注重研修中文类专业课程:如文字学、词选及写作、文学史,另一方面我也乐意尝试新鲜知识,如茶艺、中医、射箭等。不仅在加深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开拓了视野。新的生活圈使我每日仿佛新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感。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华梵老师留给我的还有很多以身传之的教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刘光哲老师就像我在台湾的“爸爸”,平时对我们关心备至,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都会为我们安排得无微不至,还记得1月14日那天,刘老师独自一人送我去桃园机场,分开时他乘上电梯,倔强地没在回头,我看着老师的背影突然想到当时我爸爸送我入海关离开时的背影,也同样没再回头,但我明白这是他们的坚强倔强的爱和不舍。而王隆升老师更像是我在华梵的“妈妈”,每次上隆升老师的课老师总能用美食抓住我们的胃和心,我爱隆升老师的歌喉才学,爱老师的心思细腻,也爱老师愿意为学生默默关怀的师德态度。隆升老师像妈妈一样,能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和你聊天解惑,为你纾解情绪。我也同样记得和隆升老师的分别,1月9日晚,我与老师各自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瞬间眼眶被离别的伤感湿润了,回头看老师时,老师也回头看我,在人群中大声跟我说再见,说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现在回忆起来心中仍然会泛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也许就是有这样一些人,才让我更坚定自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好妈妈。教育对人实在太重要了,坦白说,我觉得可能自己在大陆时,更多接受的是知识层面的教育,而在华梵我感受到的是用身体践行的爱的教育。我只愿日后能做到老师们的十分之一哪怕百分之一便觉自足了。

寻找沟通与理解。其实本次台湾交流,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还是加深了两岸的青年思想沟通。通过交流,使我感受到台湾同学的热情友好,我也尽己所能改变了之前一些因两岸青年缺乏沟通而带来的误解,这让我深深感到沟通理解的重要性,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绝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我也愿日后致力于两岸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今后能再回华梵,再见那些令我感动之人。由衷感恩!

教师教育学院 时雨